心理百科 心理百科

返回完整页面
人际关系中的隐形攻击
来源:学生工作部-心理健康作者:学生工作部-心理健康栏目:心理百科发布时间:2016-04-14 00:00阅读:

     荐语:隐形攻击又可以解释为被动攻击,被动攻击是心理学的一个专业名词,特点简单地讲就是:用消极的、恶劣的、隐蔽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,以此来“攻击”令他不满意的人或事。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患者不能用恰当的、有益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。尽管他们知道该如何与别人沟通,但是却极不愿意去做。明明有很多不满和怨恨的情绪,却又不愿坦坦荡荡、大大方方地表达出来,而是采取只有他自己才清楚的、将事情越弄越糟的“宣泄”方式获得某些心理平衡。这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如不及时纠正,将会严重地害人、害己、害集体

     在职场中很多人际关系是失衡的,一方明显处于强势,一方明显处于弱势。并且,强势的一方攻击性很强,同时又不允许弱势的一方表达他的感受。


   然而,任何人一旦被攻击,一定会感到愤怒,并想还击。一个关系不管多么失衡,这一点也不例外。


  但是,在严重失衡的关系中,弱势一方不敢表达愤怒,更不敢还击,他们的意识和潜意识甚至还会发生严重的分裂,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愤怒。


  但是,愤怒一旦产生,就一定会寻找宣泄的出口的。弱势一方根本不能直接表达愤怒,那么,他们会发展出独特的还击方式。从意识上看,他们绝对不敢违背强势一方的要求,绝对不敢挑强势一方的意志,在强势方的强大攻击下,他们唯唯诺诺,乖得不得了。


  然而,他们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情况。很简单的事情,他们做砸了;很容易兑现的承诺,他们却不守信……总之,他们常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,令强势一方暴跳如雷。


  当暴跳如雷时,强势一方看上去仿佛是遭到了严重侵犯似的。


  这,也正是弱势一方的还击,也是弱势一方潜意识深处的渴望。他们没有表达出强有力的愤怒,甚至没有表现出一点愤怒,但他们通过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的方式最终达到效果,却和直接用愤怒攻击强势方没有什么两样。


  这种心理机制,叫做被动攻击,常被比喻为“隐形攻击”。


  隐形攻击最出没的地方,是家庭。


  因为,父母和孩子的关系,以及丈夫与妻子的关系,最容易失去平衡,而父母也最容易一方面以爱的名义攻击孩子,同时又绝对限制孩子的还击。


  然而,不管攻击时借用的名义多么伟大,被攻击的孩子都有愤怒产生,他们都得找到宣泄愤怒和还击的方式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----心理咨询中心